本文转自:张家界日报
让“折翼天使”也有诗和远方
—— 记市特殊教育学校以“三心育人” 绽放教育芬芳侧记
市特殊教育学校美术老师朱治宇正在给学生上课。
李森林
又到一年的毕业季。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,一群“折翼天使”将纸飞机抛向天空,纸翼划过的弧线里,满载着对未来的憧憬。校长向才辉被孩子们围在“爱心圈”中,用手语比划出“加油”的手势——这简单的动作里,藏着他30年如一日的坚守。与此同时,美术老师朱治宇的课堂上,听障学生用画笔在画纸上勾勒出细腻的素描线条,他俯身调整学生握笔姿势的画面,正是“长大后我就成了你”的温暖注脚。
作为我市听障教育、听障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及永定区、武陵源区智障教育的核心阵地,市特殊教育学校以 “三心育人”(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)为底色,构建起特殊教育的“成长摇篮”。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,其中听障班3个,培智班9个,学前康复班1个,在校学生140名,专职教师45名。
从特殊教育中来,到特殊教育中去。“是这里的老师用手语为我‘打开耳朵’,现在我要成为更多孩子的‘声音’。” 市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师朱治宇的故事令人动容。他从小听力障碍,曾在该校度过九年的学习时光,正是数学老师用手语逐字拆解公式、语文老师用图文绘本演绎课文的场景,让他重燃对知识的渴望。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毕业后,他放弃城市就业机会,带着“守护更多折翼天使”的信念回归母校。如今,他不仅是学生眼中的“手语画家”,更以省级手语大赛获奖者的身份,成为听障学生的“追光榜样”。
在师资建设上,学校通过“走出去+请进来”双向培养模式,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国培、省培,邀请特教专家入校开展专项培训,校内手语、硬笔书法等专项技能比赛成为常态,鼓励老师们在“岗位大练兵”“课堂大比武”中提升专业技能。开设“学术讲堂”,学习专业文化知识,推动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。目前,该校教师获国家级竞赛课一等奖5次,1人获国家特教园丁奖。2024年11月,在张家界市中小学教师经典诵读大赛中6人荣获一等奖,在湖南省第二届国家通用手语应用能力大赛中1人荣获一等奖,2人荣获二等奖,3人荣获三等奖。
“我认为爱心和责任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品质。”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向才辉告诉笔者,“折翼天使”们内心脆弱,尊重、关爱和体贴是特教之本,“特教老师要像蜡烛,先把自己点燃,才能照亮孩子的世界。”
在这所学校,如向才辉、朱治宇一样的特殊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,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,学校秉承“三心”为核心的育人思想,用实际行动将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真正地落实到日常生活中。无障碍通道设施、康复训练室、感统训练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,文明标语、温馨关爱提示随处可见,整个校园温馨而有爱。全体教师保持初心,无私奉献,日复一日坚守岗位,用大爱和责任为特殊儿童插上逐梦的翅膀。
学校几十年如一日潜心耕耘、用心浇灌,把一批又一批的“折翼天使”培养成“自尊、自信、自立、自强”的有用人才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。近10年间,500余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社会,其中100余名聋生考入湖南省特教中专,30余人进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深造。学校荣膺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“湖南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”等称号。令人期待的是,市特殊教育学校已启动易址新建项目,未来将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校区。新校区规划占地广阔,建筑面积可观,预计设置多个教学班,能容纳更多特殊教育学生,有望成为湘西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特殊教育学校。
当纸飞机掠过新建校区的蓝图,当手语在阳光下划出希望的弧线,张家界市特殊教育学校用坚守与奉献证明,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点亮,只要有爱作翅膀,“折翼天使”也能飞向属于自己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冠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